骨質疏鬆向來是中年或以上女性常見的疾病,但原來亦常見於強直性脊椎炎患者身上。由於強直性脊椎炎會令患者全身出現炎症及降低其活動能力,所以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風險。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郭文亮指,若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同時出現骨質疏鬆症,其脊椎骨折的風險亦會相對增加,造成更大的影響。
郭醫生講述一名50歲患者的病例,該名患者向來運動量非常足夠,他喜歡打高爾夫球及游泳,所以不是骨質疏鬆的高危人士;但某天開始,當他打高爾夫球時,其肋骨及胸骨就會出現痛楚。該患者求醫初期,醫生只是為他處方鈣片,但情況並無好轉,其後再檢查時更發現有4至5處地方出現骨折,醫生懷疑他患有骨癌,因此為他進行檢查,結果證實不是骨癌。
其後,該患者被轉介至風濕科,醫生為他檢查時發現其骶骼關節已經融合,幸好頸骨未受到影響。當他接受HLA-B27基因檢查後,確診患上強直性脊椎炎。醫生估計,由於該患者有大量的運動,所以紓緩了強直性脊椎炎帶來的症狀及痛楚,但卻無法控制強直性脊椎炎帶來骨質疏鬆的問題。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,該名患者已再無出現痛楚,骨質疏鬆的情況亦在服用鈣片後得到改善。
自身免疫系統失調
郭文亮醫生解釋,強直性脊椎炎是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,發病初期患者的骶髂關節(即盆骨與尾龍骨之間的關節)會先出現發炎症狀,患者會持續3個月或以上感到下背痛及僵硬,尤其早上初醒時,靜止不活動或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後感覺最強烈。
若沒有適當的治療,郭醫生指,「隨着病情惡化,症狀會伸延至頸、胸椎及腰椎之間,脊骨前端韌帶會變硬,令椎間互相緊連,患者很難再做彎身或轉動的動作;病情發展至後期,連腰椎至臀部之間及肩膊、腳踭都會受到影響,全身幾乎完全硬直,嚴重影響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。」
八成患者暫停惡化
為避免脊椎完全融合,郭醫生建議患者盡早接受治療。他指,「在治療方面,傳統上會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抗風濕藥改善病情,配合定期監察肝腎功能及白血球,但此治療除了無法阻止病情惡化及對脊椎症狀效果一般外,更可能出現胃出血、腸胃不適及腎功能受損等副作用。」
而最新的生物製劑治療則能有效控制炎症、紓緩及改善關節和脊椎等相關炎症。郭醫生解釋,「其中一種生物製劑治療蘇金單抗,能減輕關節炎的痛楚及僵硬,以及延緩脊椎結構受損。有研究顯示,約80%患者在接受此治療的2年內,脊椎結構在X光上沒有出現惡化迹象,而患者骶髂關節的發炎程度在治療第16周亦減少約60%,效果理想。」
20多歲骨折個案
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士某日外出後回家意外跌倒,竟發現有兩處骨折,醫生為她進行手術時發現其骨骼亦異常脆弱,如60多歲的長者,令手術進行非常困難。郭醫生表示,剛開始時只因需要進行手術而發現她患有骨質疏鬆,由於正常情況下如此年輕應沒有骨質疏鬆,於是問症了解其病徵和病情,加上檢查,便發現原來她本身患有強直性脊椎炎。
資料及圖片來源:都市日報